机器人

提供全栈软硬件产品,适配主流SoC与传感器,全面支持ROS生态。硬件产品包括核心控制器,软件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,并搭配SaaS服务,为机器人智能化赋能;
此外还提供成熟的AMR/AGV/具身智能方案,助力OEM产品快速开发与规模化量产。

具身智能机器人

发展瓶颈

数据采集与泛化性不足

  • 真实数据采集成本畸高、周期长且覆盖场景有限
  • 模拟环境与真实环境存在显著差异,可信度低,导致模型泛化能力受限
  • 传统方法通过对于某一个特定领域训练对应的基础模型,无通用性

实时性不足

  • 传统系统是非实时性的,易导致控制失稳,稳定性差
  • 缺乏微秒级实时性,无法实现高级控制算法与复杂交互任务
  • 操作系统不能兼顾硬实时控制(微秒级响应)和资源密集型任务(大模型决策)

软件生态割裂,集成困难

  • 不同厂商通信协议、数据格式互不兼容、需定制化开发
  • 重复造轮子,缺乏统一的开发平台
  • 算法迁移成本高,开发集成周期长,成本高

运维成本高

  • 运营维护被动、割裂、昂贵
  • 缺乏远程高效运维工具
  • 开发与运维环境脱节,问题复现困难

AutoCore 解决方案

基于 AutoCore 软硬一体的机器人核心控制器产品和 Robot SaaS,采用大脑+小脑的领先架构设计,结合深度优化的大模型和智能体技术赋能,提供全栈具身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

云端

  • 模型训练和部署
  • 机器人集群管理监控
  • 复杂仿真与分析
  • OTA 更新维护

大脑+小脑

  • VLM / VLA 模型推理
  • 任务规划与分解
  • 人机交互决策

神经系统

  • 实时低延迟的运动控制
  • 高速传感器数据处理
  • 模型加速引擎

方案特点

VLM / VLA 部署

构建OS层面的大模型推理运行时环境,提供标准化的接口及优化库,能够将不同格式、结构的预训练大模型适配到机器人端侧硬件上进行优化和部署。

全流程仿真验证平台

提供多框架、多模型统一推理平台,为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、训练、测试和验证提供必要的工作平台和检验手段。

安全 OTA 技术

提供安全启动和 FOTA 技术,安全启动构建信任链,并用 FOTA 技术实现零宕机原子化升级。

高性能、高安全的 Robot 操作系统

支持双内核架构 Robot 操作系统,兼顾硬实时控制(微秒级响应)与资源密集型任务(大模型决策)。

高效开发环境

  • 提供高度内聚、松耦合的模块化软件架构、丰富的核心中间件以及完善的开发工具链与 SDK
  • 提供统一通信框架(涉及 EtherCAT、CAN、DDS 等异构协议),屏蔽差异,优化传输效率
  • 优化后的主流机器人软件包(如 ROS / ROS2 核心包),支持现有 ROS 应用迁移

边缘侧大模型高效赋能引擎

提供集成专为机器人边缘侧异构计算平台(CPU + GPU + NPU 等)优化的大模型推理运行时环境,赋予机器人在资源受限边缘端高效运行和调度复杂 AI 大模型的能力,使机器人在端侧即可实现高级感知理解、复杂自主决策与流畅人机交互。

指标领先

端到端延迟 < 20ms
大模型提示词输入至实际物理信号发出的端到端平均时延不超过 5ms
确定性调度抖动 < 200us
统一通信框架中以太网通信协议的吞吐量不低于 UDP Socket 的 90%
系统推理吞吐量 > 500 Token / Sec
DDS 的通信性能优于现有 ROS2 内建 DDS 性能的 5%
多模态VLM >= 10 FPS
可信启动组件被篡改后系统拒绝启动率达到 100%
机器人运动控制抖动 - 基于实时内核和EtherCAT的运动控制抖动< 10us
可支持3个以上关键等级的任务或应用程序运行

使用场景示例

农业与环保

  • 果园采摘机器人(识别成熟度准确率95%)
  • 畜牧监测无人机(疫病预警提前72小时)
  • 固废分拣机器人:分类纯度达99%

工业机器人

灵巧手(20+自由度)结合视觉伺服系统,实现微米级零件操作(如芯片贴装)。

陪伴机器人

语音识别,环境感知,连续对话,并完成简单肢体动作。

加油机器人

准确识别车辆加油口盖,精确控制机械臂完成整套加油动作。